CES Asia 首日签约额破亿 商业转化效率凸显产业枢纽价值

2025-09-17 999会销保健品网


开展首日,CES Asia 展馆内的签约仪式密集举行,官方数据显示,截至当日闭馆,展会已达成意向签约额超 1.2 亿元,涵盖智能安防、智能硬件、AI 技术应用等多个核心领域。从 9 平方米展位撬动千万订单到跨国合作现场敲定,一系列高效转化案例,印证了展会在供需精准对接上的核心竞争力,其商业转化效率背后的 “配对 - 体验 - 跟进” 全链条服务体系浮出水面。

首日签约亮点:多领域订单密集落地

智能安防领域成为首日签约的 “重头戏”。深耕该领域的宏远科技凭借其基于 AI 与大数据的智能监控系统,与一家国际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拓全球市场,协议涉及年度采购额达 3200 万元。“从通过智能配对系统预约洽谈,到敲定合作细节仅用 48 小时,这种效率远超常规商务流程。” 宏远科技负责人表示,展会精准筛选的专业买家群体,让企业省去了大量前期筛选成本。

智能硬件企业同样收获颇丰。深圳腾信百纳科技在 9 平方米标准展位上展示的智能手表,吸引了香港交通银行的关注,现场达成 100 只采购订单,同时与土耳其进口商敲定赴深考察事宜,与印度、俄罗斯等地经销商达成区域分销意向,累计意向金额超 1800 万元。而专注于红外夜视技术的高瞻创新科技,与海外网络摄像头厂商现场签订超 200 万元的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采购协议,成为中小企业高效转化的典型案例。

跨行业与跨国合作呈现显著增长。在 AI 技术应用展区,灵创智能的语音交互技术吸引了家电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的双重关注,当日即与两家企业达成技术授权合作,意向金额超 2500 万元;来自尼泊尔的户外智能设备企业,借助展会 “国际买家对接专区”,与欧洲经销商签订首笔出口订单,实现产品海外市场零的突破。此外,多家医疗设备企业与连锁药店达成家用医疗设备采购合作,单家企业意向订单均超千万元,延续了往届展会 47% 的大客户订单源自现场对接的良好态势。

转化密码:精准配对与场景体验双重赋能

首日高转化效率的背后,是展会升级的智能商务配对系统在发挥核心作用。该系统整合了 16000 余名付费专业观众数据,其中 64% 为采购决策者,通过 “需求画像 + 历史采购记录” 的立体分析,为展商精准推送匹配买家。深腾数字科技的 “法大夫自助一体机”,正是通过该系统匹配到香港某园区采购需求,现场达成 100 台设备采购意向,成交额超 1000 万元。

沉浸式场景体验则成为订单转化的 “催化剂”。零重力飞机工业展出的载人无人机搭建了专属体验区,平均每 10 秒就有一位观众驻足,印尼政府代表团两次到访对接,表达了在低空旅游与应急救援领域的合作意愿,现场敲定技术适配方案洽谈计划。“实物体验让技术优势更直观,这是线上推广无法替代的。” 该企业参展代表指出,展会设置的互动体验区,有效提升了买家对产品的信任度。

长效保障:展后跟进机制延续转化价值

为确保意向订单顺利落地,展会同步启动 “展后 30 天跟进通道”,为供需双方提供持续对接服务。主办方数据显示,往届展会中,15% 的意向订单在展后 3 个月内签订正式合同,而智能配对系统的意向客户跟进功能,能使转化效率提升 50% 以上。“我们已通过系统将首日意向客户分类标注,展会结束后将立即启动样品寄送与技术对接,预计转化率能达到 35% 以上。” 一家医疗设备企业参展负责人透露。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全链条服务更显珍贵。数据显示,往届参展的中小企业平均能收获 200 条以上有效线索,部分企业通过后续跟进实现销售额千万级增长,而参展成本仅为线上推广的 1/5。此次首日签约的中小企业普遍表示,展会不仅带来了即时订单,更通过专业买家对接,为企业开拓了长期合作渠道。

行业观察:转化效率彰显平台核心价值

“首日签约数据印证了展会的产业枢纽价值。” 行业分析师指出,CES Asia 通过付费机制筛选专业观众、以智能系统实现精准配对、用场景体验促进信任建立,构建起 “低投入、高回报” 的参展生态。从 2015 年首届展会的初步对接,到如今首日签约破亿,转化效率的持续提升,反映了展会对产业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服务体系的不断升级。

截至发稿,展会第二天的预约洽谈量已突破 800 场次,智能座舱、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的合作意向持续涌现。随着展会的深入推进,更多转化案例的落地,将进一步凸显 CES Asia 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商贸对接核心地位。

联络我们预定展示空间
负责人:张焱:16621645116(同微)
免费热线:4008-939-833
电子邮件:ces@ces.ink
官网:www.ces.ink
公众号:CES Asia
预定链接:http://suo.im/tech

下一篇:场景化签约热潮!智慧家居生态链首日敲定 5800 万合作
上一篇:他们为何付费也要来 CES Asia?—— 专访往届高端观众:付费背后的价值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