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眼前一亮” 到 “业务亮眼”:CES Asia 2025 的实效转化路径

2025-10-05 999会销保健品网


本报北京 9 30 日电 6 月圆满闭幕的 CES Asia 2025 北京展,不仅以 300 家参展企业、超 30 亿元意向成交额的核心数据创下纪录,更凭借精准的供需匹配机制,实现了科技成果从 “展台惊艳” 到 “商业落地” 的高效跃迁。展后三个月的跟踪数据显示,本届展会 60% 的首发技术已进入试产阶段,85% 的参展商达成新合作或直接销售,构建起可复制的科技展会实效转化样本。

第一步:精准定位,让 “创新亮点” 对接 “市场痛点”

展会突破传统展示模式,以 “需求侧牵引供给侧” 搭建展示框架,使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形成精准共振。“绿色科技” 与 “智能融合” 两大主题展区聚焦全球产业升级核心诉求,直接贡献了 68% 的成交额,其中新能源汽车配套设备、AI 工业解决方案等品类签约量占比超三成。

跨国巨头的技术展示精准锚定亚洲市场需求:英伟达携 Blackwell 技术芯片解决方案亮相,其支撑的自动驾驶系统因适配中国复杂路况需求,现场与 5 家车企达成联合研发意向,CEO 黄仁勋直言 “展会商务对接效率远超预期”;特斯拉针对性推出的亚洲定制版新能源配件系列,吸引超 50 家经销商洽谈代理,解决了海外技术适配本土市场的关键难题。本土企业同样精准发力,京东方 13 款全球首发车载显示产品,以拼接滑卷柔性技术破解智能座舱空间适配痛点,迅速获得车企合作意向。

第二步:多维对接,构建 “立体撮合” 转化枢纽

展会通过分层级对接机制,打通技术、资本、渠道等关键转化链路。在 “国际技术对接区”,80 余场跨国洽谈促成欧盟采购商与国内供应链企业的深度合作,绿色技术合作意向占比达 35%;华为 5G+AI 智能工业解决方案借助 “一对一商务对接会”,现场与 12 家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将展台技术直接转化为项目订单。

资本赋能为初创企业开辟快车道。“亚洲创新孵化展区” 内,北京本土企业推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可降解电子元件等成果,通过展会搭建的资本对接平台达成 8 项融资,总额超 2 亿元;星纪魅族的助听 AI 眼镜凭借人文创新设计,同步对接 4 家公益机构与科技经销商,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落地。这种 “技术展示 + 资本撮合 + 渠道对接” 的三维模式,使平均每家参展商收获 200 个以上高质量销售线索。

第三步:长效跟进,推动 “意向合作” 转为 “实质落地”

主办方建立的展后跟踪服务体系,成为转化落地的关键支撑。数据显示,展会意向合作中已有 42% 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英伟达与车企的自动驾驶联合研发项目已完成首轮技术适配,京东方车载柔性屏技术纳入多家车企量产计划,华为工业解决方案在两家制造企业启动试点应用。

展会形成的行业共识更沉淀为长期价值。微软、华为等企业联合发布的《终端 AI 本地化运行技术指南》,已被纳入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为区域技术研发提供参照基准;35% 的绿色科技展品通过展后对接,进入北京经开区 “绿色工厂” 改造项目,实现技术成果向产业效能的转化。

转化延续:2026 年预售开启,锚定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作为转化模式的升级延续,以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为主题的 CES Asia 2026 展会今日正式启动展位预售。组委会同步公布九大核心展区规划,涵盖 “通用 AI 技术前沿馆”“尖端半导体创新展区”“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馆”“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区”“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馆”“AI 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区”“智慧医疗与健康科技馆”“量子计算与前沿科技区” 及 “亚洲创新孵化专区”,全面覆盖从基础科研到民生应用的全链条需求。

主办方表示,2026 年将进一步强化 “精准邀约 + 高效撮合” 机制,预计国际展商占比提升至 25%,依托升级的智能商务配对系统,推动更多 “中国创新” 通过展会平台对接全球市场,让展会持续成为科技转化的 “超级杠杆”。

亚洲消费电子技术贸易展组委会
负责人:张焱:16621645116(同微)
免费热线:4008-939-833




下一篇:口碑印证实力:CES Asia 2025 “老客” 回流率超八成,6 月圆满闭幕
上一篇:效果远超预期:CES Asia 2025 春季展参展商满意度创新高,6 月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