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成药展2019重庆中成药博览会国药会中医药展会
999会销保健品网 发布时间:2019-07-29
参展时间:2019-12-04 到 2019-12-06
主办单位: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
承办单位:中汇会展
支持单位:
展馆地址: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展馆名称: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联 系 人:廖启格
联系电话:15920547574
传真:
邮件地址:507476904@qq.com
网址:
2019年全国中医药展会,2019秋季中医药展会,2019重庆中医药展,2019全国12月中医药展会,2019年中药饮片展会,2019中中药饮片展,2019全国中药饮品展会,2019中药展,2019药交会,2019秋季药交会,2019重庆药交会,2019国药励展药交会
展会概况:
地址: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方:国药励展
参会联络人:廖小姐 15920547574
展品范围:
(1)道地药材与产业、中药otc、国药精品、中华老字号、中药营养保健食品、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新资源食品、食疗药膳产品、中药美容瘦身产品、中药饮品、中药日化品、滋补养生中药材、名贵药材、药食同源产品、民族特色药物、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材种植、动植物提取物、民族医药、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中医养生馆、中医药美容/瘦身、足浴足疗药浴产品、艾灸、熏香、浸浴自然疗法、中式药油及药膏、药食同源、养生酒、养生茶等
(2)艾草制品及艾灸仪器设备:艾条系列、艾柱系列、艾贴系列、艾泥膏和艾药包、无烟类艾制品、艾草日化洗护用品、多功能艾灸仪、艾灸智能设备、艾灸除烟设备等各种艾灸仪器设备及辅助产品;
(3)中药滋补:药食同源产品、食疗药膳产品、人参、燕窝、阿胶、蜂蜜、灵芝、石斛、玛咖、三七、冬虫夏草、高丽参、西洋参、金线莲、杜仲、海参、鹿茸、雪蛤油、红景天、肉苁蓉、枸杞、藏红花等.
(4)中医健康管理: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中医健康监测、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中医健康体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中医健康识别系统、智能中医体检系统、经络健康辨识仪、便携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智能硬件类等。
(5)药品:化学药、中成药(民族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OTC药品
日程安排:
布展:2019年12月2-3日
展览:2019年12月4-6日
撤:2019年12月6日
中医药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印证其价值,据统计在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在2017年,总规模已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
尤其随着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中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借助“互联网+”与现代化的医药加工技术,近年来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与产品不断创新,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和治未病等方面的潜力持续释放。
以中药饮片市场为例,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药饮片加工行业主营业务规模达2734亿元,同比增长17%,在医药行业的8个子行业中,增长速度最为瞩目。
为了响应“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国家政策,全国药品交易会在强势推出PHARMCHINA子品牌中医药博览会(TCME)。今年5月13-15日,中医药博览会与药交会同期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会主办方观众调研数据显示:中医药产品已经成为专业观众最关注的产品类别,强劲的市场需求必然带来新机遇!包含中药控股,广药白云山,山西振东,亚宝药业,辅仁药业,东阿阿胶,华润三九,步长制药,片仔癀,马应龙,吉药控股,天江药业,一方制药,奇正藏药,贵州神奇,佛慈制药、新荷花、九信中药、培力等全国500多家知名企业将集中亮相。越来越多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药养生企业通过中医药博览会搭建的专业平台,打响品牌、彰显实力、展示技术、拓展渠道。
作为行业前瞻性平台,药交会一直扮演着市场交流拓展与探索行业发展的重要角色,每年的春季药交会都预示着这一年市场机遇与挑战。而在今年,从目前公布的展会信息中透露出四大行业趋势。
趋势一:规范化是核心 国家重拳整治乱象
4+7带量采购、国家版辅助用药目录、新版国家医保目录等政策接踵而至,2019中国医药行业风云变幻,但对中医药行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提出要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服务网络、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大中医药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促进中西医结合,探索运用现代技术和产业模式加快中医药发展。
而在中药饮片领域,在国家严控药占比的政策下,饮片不占药占比;在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仍享受药品加成政策。
望市场之大,以质量为先。国家政策为行业营造了有利环境,但想把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带给大众,还需把好质量关。于是,今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兴起了一股“中药规范化”整治浪潮,国家药监局联动各地药监局加大打击淘汰不合格中药产品力度,并完善生产规范。
随着行业的规范化,中药行业必将向高质量、品牌化方向发展。相较于已经显现品牌优势的中成药产业,中药饮片虽高质量中药饮片的市场示范作用逐步显现,但整体品牌塑造、龙头企业的培育还需要时间的验证。正如本次参展企业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斌表示,踏踏实实的做好质量建设,踏踏实实的做好产品,新荷花有信心在饮片质量上带好头。如果医疗机构多找好的品牌和大型知名饮片企业采购高质量中药,从中抵御“劣币驱逐良币”,那流通市场的饮片质量就会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专访新荷花总经理冯斌:中医药国际化要走好,海外中医师部署需加强)
趋势二:现代化是武器 强化标准完善质量
现代化的流程无疑对于产品标准与质量稳定性有很大帮助,而且可以提升效率。传统炮制工艺+现代医药科技的结合或许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例如现代中药饮片就突破了传统中药饮片的诸多局限性,从源头上进行改变,种植-采收-晾晒-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解决了过去中药饮片门槛低且没有行业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的痛点,大幅提高了中药饮片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可控性。
而在产品剂型的创新上,顺应消费者年轻化趋势各种小包装精制饮片、直服饮片等包装剂型层出不穷。在直服饮片上,同为本届药交会参展企业的橘井泉香是走在前面的,强化了粉剂直服饮片在市场的接受程度。
(对话橘井药业副总经理范志远:把传承和创新相结合,1+1>2)
包括中药配方颗粒领域,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按一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提取物,与适当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颗粒剂产品,配方颗粒相比传统中药饮片具有成分可控、便携、易于储存等优点。如今中药配方颗粒已经在欧美、尤其是日本等国家运用十分广泛。
同时在中医药行业整体向外“走出去”的趋势下,反推中药产品的国际标准化。难点在于,目前近九成的传统中成药产品说明书描述中,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均不明确,很难能让一个不同文化背景、无中药常识的西方人接受和服用,因此产业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切合十分重要。
趋势三:国际化是目标 行路漫长小步快跑
而伴随着中药工艺现代化和生产标准化的进一步,中药饮片在全球也有着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据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5年,全球中药饮片累计进口额为142.20亿元美元,出口额为144.24亿元美元,我国则是出口额最高的国家。说明我国中药饮片迈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
在全球化进程加强的今天,传统医学已成为国际医药卫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医药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成为对外交往的重要名片。
根据世卫组织(WHO)统计,中医已先后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新加坡、越南等29个国家和地区以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目前,全球已经有18个国家和地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中药先后在俄罗斯、新加坡、古巴、越南等国注册。此外,一批中药材品种已纳入《美国药典》和《欧盟药典》,中药国际化进程步伐加快已经是共识。
并且不少药企纷纷主动寻求国际高端的认证,给整个行业带来积极的作用。2010年以来,已有8个药品获得海外市场上市资格,也有10余个品种在美国FDA递交了IND(临床试验)申请,部分品种已经进入III期临床研究。
作为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也在本届药交会上有所展示的同仁堂在国际化道路上已小有成就。从1993年开办香港同仁堂药店到今天,同仁堂已经在2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将近140家海外药店。从实际经验来看,成分清楚、疗效明显、作用机制清晰、有大量国际科研论文支撑的中成药,在走出去上更有优势,此外,攻克疑难杂症的中成药,如心脑血管药、抗肿瘤药也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第80届全国药交会领袖专访|同仁堂梅群:行稳,方能致远)
趋势四:临床价值是未来 响应政策充分竞争
在许多人看来,中成药、辅助用药,近年来它们的处境似乎越来越具有挑战。除了在医院备案采购、新药申报环节屡屡被拒,从近两年多地带量采购带来的结果来看,中成药品种被排挤也是非常明显的。
但中成药在整个中药产业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只要把握住大品种,机遇与选择将大幅增加。中药大品种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具有产业全局带动作用,其基本特征是“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
在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大变革时期,传统的医药模式正面临重大的挑战,尤其是中小型中药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的今天,企业如何培育中药大品种,在逆境中获得新生成为挑战。且企业除需加大自主投入外,还可结合国家的配套支持,朝国家支持的方向进行合理研究。
同时许多中药大品种企业也在加强科学合理评价,在安全性评价、工艺优化与参数精准化、质量控制体系、作用机理与临床评价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在疾病目录与市场推广上进行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