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展会经济效应启动:CES Asia 2025 带来的合作正在持续发酵

2025-10-01 999会销保健品网


本报北京 9 30 日电 6 月圆满落幕的 CES Asia 2025 北京展,其催生的合作动能正持续释放。作为亚洲消费电子领域的标杆盛会,展会构建的 “跨国对接 + 本土转化” 合作网络经过三个月沉淀,已实现从意向签约到实质落地的深度跨越,后展会经济效应全面启动,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跨国技术协作加速落地,供应链网络持续扩容

展会期间达成的跨国合作意向正逐步转化为产业实效。英伟达基于 Blackwell 技术的芯片解决方案,通过展会搭建的对接通道与 5 家中国车企完成联合研发协议签署,相关自动驾驶系统已进入京冀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实测阶段,其环境感知精度与极端天气响应能力的技术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特斯拉推出的亚洲定制版新能源配件系列,在吸引超 50 家经销商洽谈基础上,目前已与 12 家区域经销商达成代理合作,高性能充电桩产品率先进入华北市场布局。

供应链协同效应进一步凸显。展会 “国际技术对接区” 完成的 80 余场跨国洽谈中,35% 的绿色技术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欧盟低碳技术采购商与北京 3 家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配套关系,相关低碳组件产能预计年内提升 40%。这种 “技术展示 — 精准对接 — 产能落地” 的闭环,使展会成为跨国供应链整合的核心枢纽。

本土创新成果多点突破,融资转化效率领跑行业

本土企业与初创力量借展会平台实现加速成长。京东方全球首发的 13 款车载显示产品,其拼接滑卷柔性屏技术已敲定 5 家车企的智能座舱量产订单,解决了车载显示空间适配的行业痛点。华为 5G+AI 智能工业解决方案在展会达成的 12 项合作基础上,新增 8 家制造企业签约,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技术已应用于 3 个智能工厂改造项目,生产调度效率平均提升 25%

初创企业的创新价值持续得到资本认可。“亚洲创新孵化展区” 现场达成的 8 项融资合作(总额超 2 亿元)已全部到账,北京本土企业研发的量子计算原型机进入中关村实验室深度研发阶段,可降解电子元件实现小批量试产。星纪魅族的助听 AI 眼镜技术通过展会对接的公益资源,已纳入北京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实现技术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落地。

2026 年展会预售启幕,“中国主场” 格局升级扩容

作为后展会经济效应的延续与升级,以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为主题的 CES Asia 2026 展会今日正式启动展位预售,九大核心展区规划同步公布,进一步强化 “技术策源 + 商务转化” 双重属性。九大核心展区涵盖通用 AI 技术前沿、尖端半导体创新、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AI 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与健康科技、量子计算与前沿科技及亚洲创新孵化专区,全面覆盖从基础科研到民生应用的全链条创新需求。

主办方透露,2026 年展会将依托中国完整的产业链优势与庞大消费市场势能,重点打造 “核心供应链对接” 与 “全球买家对接” 两大特色板块,通过智能商务匹配系统提升供需对接效率,预计国际展商占比将提升至 25%。目前已有超 80 家企业完成首批展位预订,其中跨国企业占比达 30%,彰显 “中国主场” 对全球科技资源的聚合能力。

下一篇:“科技界的奥林匹克”:国际媒体定义 CES Asia 2025 北京盛况
上一篇:一个展位,一个生态位:企业在 CES Asia 2025 的战略卡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