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的奥林匹克”:国际媒体定义 CES Asia 2025 北京盛况

2025-10-01 999会销保健品网


本报北京 9 30 日电 于 6 10 日圆满落幕的 CES Asia 2025 北京展,虽已收官三月有余,却持续收获全球舆论聚焦。《福布斯》《金融时报》等国际权威媒体纷纷以 “科技界的奥林匹克” 为喻,解读这场覆盖全球 40 余个国家和地区、吸引 300 家企业参展的科技盛会,认为其凭借创纪录的规模与高效的成果转化,确立了亚洲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枢纽地位。

国际媒体聚焦:规模与价值双重刷新全球认知

本届展会以 “科技・人文・未来” 为主题,交出了 30000 平方米展览空间、超 1.8 万人次专业观众、逾 30 亿元意向成交额的亮眼答卷,核心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焦点。《福布斯》在专题报道中指出,展会 “将亚洲科技的创新活力具象化”,重点解读了华为 5G+AI 工业解决方案、京东方车载柔性显示技术等本土成果,认为中国企业已实现从 “技术跟跑” 到 “标准输出” 的跨越。

《金融时报》则从产业投资视角切入,将展会定义为 “全球科技资源的配置枢纽”,其数据显示,展会跨国洽谈达 80 余场,欧盟低碳采购商与中国供应链企业达成的合作意向占比达 35%,凸显展会在打破技术壁垒中的关键作用。路透社更关注到展会的创新生态包容性,提及 “亚洲创新孵化展区” 内 30% 的首次参展企业带来量子计算、可降解电子等前沿成果,8 项融资合作总额超 2 亿元,展现出亚洲科技创业的旺盛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媒体对展会的 “商务转化效率” 给予高度认可。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通过展会对接的 5 家中国车企联合研发项目 “直接加速了 Blackwell 芯片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这种高效对接让 CES Asia 成为企业亚洲战略落地的核心平台。截至目前,展会 60% 的首发技术已进入试产阶段,转化效率较往届提升 35%,这一数据被多家国际媒体引用,印证其 “科技成果转化引擎” 的价值定位。

全球资源聚合:北京成科技枢纽的国际共识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本届展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巩固了北京作为全球科技枢纽的地位。《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展会吸引 31 家世界 500 强企业参展,国际展商占比较上届提升 12 个百分点,特斯拉、欧莱雅等巨头借机布局亚洲市场 —— 前者推进新能源配件区域总部落地,后者在京设立皮肤科技研发中心,彰显北京对全球创新资源的聚合能力。

这种聚合效应更体现在技术标准的协同上。《自然》杂志子刊关注到展会期间发布的《终端 AI 本地化运行技术指南》,认为微软、华为等企业与高校联合形成的技术共识,正推动亚洲在 AI 终端领域建立标准话语权。而展会绿色科技展区 35% 的技术成果进入北京经开区 “绿色工厂” 改造项目的实践,被《经济学人》评价为 “科技展会与城市发展共生的典范”,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样本。

未来衔接:2026 年展会预售启幕,“中国主场” 扩容升级

作为 “科技界奥林匹克” 的延续,以 “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为主题的 CES Asia 2026 北京展今日正式启动展位预售,九大核心展区规划同步对外公布。据组委会介绍,展区在往届基础上实现全链条覆盖,包括通用 AI 技术前沿、尖端半导体创新、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绿色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座舱与车载显示、AI 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与健康科技、量子计算与前沿科技及亚洲创新孵化专区,精准契合全球产业升级需求。

主办方透露,2026 年展会将增设 “跨境贸易服务中心”,通过智能商务匹配系统提升供需对接效率,预计国际展商占比将提升至 25%。目前已有超 80 家企业完成首批展位预订,其中国际企业占比达 30%,“中国主场、全球赛道” 的格局已初步显现。国际媒体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这一亚洲科技盛会的新动向,期待其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更多活力。


下一篇:容量决定能量:从规模看 CES Asia 2025 的行业向心力
上一篇:后展会经济效应启动:CES Asia 2025 带来的合作正在持续发酵